close
秋冬--考驗寶寶抵抗力的季節 |
每年中秋前後,一直是門診量最多的季節,其中又以小孩居多,推敲原因,季節轉換時空氣忽冷忽熱,濕度也不穩定,給予病菌等致病原許多可乘之機;人體因為氣溫的變化也有調適上的困難,多重的原因之下,使得一般人在此季節多難逃傷風感冒一下。小寶寶初到人間,除了生長發育之外,正全力地適應離開母體以後的新環境,因此在這面臨季節考驗的時候,大人們應該要多費心! 在家醫科門診中,小孩最常見的疾病為呼吸道感染,其次為腸胃炎,另外,過敏性鼻炎和氣喘等過敏性疾病也有愈來愈多的趨勢。 呼吸道感染為一統稱,大部份的病源是病毒,感染的部位主要在鼻(鼻塞、流鼻水)、咽(鼻喉交接處乾痛異物感)、喉(喉痛、喉乾、聲音沙啞、咳嗽),以上症狀泛指上呼吸道感染;較嚴重者感染至氣管,支氣管(深部咳嗽,咳嗽時胸部疼痛),細支氣管(咳嗽合併有咻咻聲,甚至喘),甚至肺炎(高燒不退、嚴重咳嗽)。 以季節來說,一年四季都有病例,但秋冬為高峰期,尤其在氣候變化較大,或寒流過後,患者常會大增。 以年齡來說,嬰兒從出生到六個月大時, 一方面體內尚有從母體來的抗體,一方面國人的習俗不喜帶新生兒出門,因此較少感染。六個月大以後到兩足歲,為抵抗力較差的第一階段,平均一年會感染3~6次,且常合併發燒及細支氣管炎。小孩抵抗力較差的另一階段為上幼稚園後的前一、兩年。尤其在人口稠密的都會區,因小孩活動空間不大,接觸較密切,甚至有小孩一個月中有半個月以上時間在生病狀態中,實在令人心疼。 治療上除了定時服用醫師處方藥外,多喝水、多休息、避免劇烈運動,飲食以清淡為主,甜食、油炸食品及冰冷食物最好少吃。平時需注意充足的睡眠、規律的作息、均衡的飲食。(現代小孩因肉食及加工食品均食用太多而蔬果太少),另外儘量減少外食加上適度的運動,可以增加抵抗力。 腸胃炎主要在夏季,秋冬小孩常見的腸胃炎主要為輪狀病毒感染,症狀主要是先嚴重嘔吐,且常合併發燒,接著嚴重水瀉,大便常帶有酸味。傳染途徑為經口傳染。治療以支持療法為主,即先禁食,但需適量補充水份及電解質,若有眼睛凹陷、唇舌乾燥等脫水現象則需到醫院接受輸液治療。預防之道在正確的洗手。 台灣地狹人稠,又屬於海島型氣候,濕熱環境特別適合塵蹣及黴菌的生長,加上北部空氣污染嚴重,因此過敏的患者有愈來愈多的趨勢,根據統計發生率介於5~20%之間。過敏性疾病除了遺傳因素外,環境因子為主要的誘發因素,因此治療的根本首重控制過敏原。根據統計,造成過敏的過敏原以塵蹣為主,其餘有家塵、黴菌、蟑螂、帶殼海鮮、蛋、花生、牛奶、小麥等。另外一些非過敏因子也會引起呼吸道的過度反應而引發過敏,如呼吸道感染、氣候劇烈變化(溫度、濕度、風速和氣壓)、空氣污染(二手煙、油煙、車輛廢氣、清理被褥、打掃房間)、刺激味道(油漆、香水、芳香劑、殺蟲劑….)、劇烈運動,甚至心理因素等。 因此環境控制非常重要,如使用防蹣的床墊、棉被,並每2~4星期清洗一次,避免使用地毯、布簾,家中不要養寵物,儘量不要給小孩完絨毛玩具,否則最好要常常清洗,冷氣濾網也要常清洗,以吸塵器清潔地板,少用掃帚掃,小孩在家時不要更換床單、被褥、抽煙。並建議有過敏体質的母親懷孕時少吃帶殼海鮮、花生、蛋、牛奶、冰品,小孩出生後儘量餵食母乳,2足歲以前不要給予海鮮、蛋白、花生等容易過敏的食物,如此將可減少過敏的嚴重度。 除了以上所應注意的細節外,平時即應透過飲食營養的方式建立寶寶的抵抗力,避開易引起過敏的食物,攝取多元化的食物種類,以利寶寶運用來成長及增強對環境的抵抗力及適應能力! |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